文
熊出没请注意
Clubhouse是什么?
是接下来一周我们必须赶制出来的产品。
调侃照进现实。
从年前火到年后,从国外火到国内,Clubhouse成了现象级产品。细细观之,Clubhouse的火分为两个阶段:前半程是其自身的一夜爆火,目前疲态已显。后半程,则主要归功于国内复制者的接力。
主流大厂,微博、快手等平台趁着热度,有意无意地组织起了大V连麦活动;创业公司、投资机构不谋而合盯上语音社交,誓要搞出一个“中国版Clubhouse”;中等体量的公司最为激进,团队加班加点进行像素级致敬,上线App。
坊间流传,除了目前已经露面的这些,还有数十个同类项目正在路上。不出意外,接下来的两周,语音社交的狂欢将再迎高潮。
但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风口之下的狂欢和成功是相互独立的两码事。即便大厂、中厂、创业公司齐上阵,也依然无法掩盖中国版Clubhouse难产的事实。
大厂集体“薅流量”
有钱任性的大厂,对待风口的态度向来明确:做不做成不重要,热闹该凑还是得凑的。也正是出于此点,大厂追风口的诚意远不及同赛道的其他竞品。
借着Clubhouse的东风,春节期间微博、快手的相关举动就显露了大厂大厂面对新兴风口时的典型心理——广撒网,多敛鱼。
2月12日,大年初一。距离Clubhouse蹿红已经过去十天有余,快手策划的语音直播活动《大家说》开播。每天找来不同的名人大V,在聊天室以音频对话的形式进行直播。期间观众可以围观互动,上麦参与聊天。
对照Clubhouse的room,不得不说,快手聊天室有语音社交那味了。无独有偶,与快手同期,微博发起了#直播连麦春节档#。玩法基本一致,大V连麦直播,观众举手上麦。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玩法蹭了语音社交的热点,但是微博、快手两场活动仅仅停留在Clubhouse连麦的基本功能,未做深入探索。所以,与其说发力语音社交,不如说是在自己平台上打了一个“补丁”。
并且,打“补丁”对于大厂而言,是件十分省力的事情。“从玩法上看,快手、微博的连麦聊天和Clubhouse相似,但实际上还是不太一样。抖音、快手之前就有语音房,微博的连麦直播也不是新功能,这样的语音房与多年以前的YY、等产品是一脉相承的”,早年开发过社交App的Tom向熊出墨表示。
跟进热点而又浅尝辄止,细数过往,大厂向来都是如此。究其原因,他们瞄准的并非产品创新,而是风口背后的热度、流量。
例如三年前那场直播撒币风潮,王思聪“带货”之后一夜之间爆火,国内主流互联网公司加班加点跟进,全网共同推动一场流量狂欢,流量到手、热度消散之后,只剩下一地鸡毛。事件推进节奏一致,蹭热点引流屡试不爽,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
借助本次Clubhouse点燃的语音社交,快手和微博收获了预期中的流量。数据显示,快手《大家说》直播在线观看总人数场均超过万,微博#直播连麦春节档#话题收获了2.9亿阅读。
流量导向之下,资金、资源优势明显的大厂轻松跟上热点,产品方面却少了应有的笃定与诚意,这注定了大厂与中国版Clubhouse无缘。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每次社交领域起了新的风向,阿里都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即时通讯火热时,阿里推出过来往。音乐社交走红后,阿里发布唱鸭、鲸鸣。校园社交领域阿里布局了real如我......
不同于其他大厂敷衍地打补丁,阿里的策略则是坚持上线独立App。这次也不例外,2月9日,阿里旗下的Meetclub官微发声,中国版Clubhouse即将上线,阿里的同学正在加班加点赶工。
阿里对社交领域的渴望和坚持,丝毫不比社交专业户腾讯差,尽管无数次被媒体评论为“阿里没有社交基因”,但还在不断尝试的路上。正因如此,阿里打造中国版Clubhouse的成功率也存疑。
门槛太高,创业公司熬不到最后
大厂醉翁之意不在酒,那是否意味着用心做事的创业公司有了更大的赢面?
理论如此,可是,受实力所限,创业公司笑到最后的希望十分渺茫。如昆仑万维创始人周亚辉所讲,“中国创业基本都是抄美国,从抄的角度来讲,抄这个产品的创业门槛太高了。”
前文提到,音频社交在中国并非新鲜产物,技术不会成为创业公司入局的最大阻碍。前熊猫直播联合创始人庄明浩也认为,“国内复制Clubhouse的技术难度很低”。这也给了创业团队盲目自信的底气,业界消息称多个音频社交项目都在酝酿之中。
然而,庄明浩的观点还有后半句,“从结果看我持悲观看法”。
结合Clubhouse的产品特性以及中国音频社交的发展环境来看,技术之外,资金、运营才是将创业公司挡在门外的真正门槛所在。
首先,和其他产品一样,语音社交App上线前期吸引用户离不开铺天盖地的推广。并且,该类产品的拉新对名人的依赖性较高。Clubhouse蹿红的导火索是马斯克的带货。对话吧前两天的刷屏,亦是受各路大佬所带动。
身为创业公司,资金自然是其短板。凭一己之力跟不上烧钱抢市场的节奏,且目前Clubhouse也没有可靠的盈利方案供国内复制者参考借鉴,若再找不到投资机构供血,推广活动无法铺开,请不来大佬站台,创业公司很可能倒在起跑线。
百团大战、网约车大战、共享单车大战等等,过往每一次风口都是如此。以烧钱换市场套路用到极致的共享单车为例,早期野蛮生长阶段,创业公司之间拼的根本不是产品,而是谁有更多的钱烧。天使轮数百万人民币,A轮数百万美元,B轮数千万美元,C轮之后数亿美元,一年两轮融资方才烧出来一个ofo。
问题来了,资本对待音频社交是否有足够的热情?答案或许是否定的。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近日就资金成本指出,“这对创新公司来说也很难了”。要知道,面对音频社交态度谨慎的朱啸虎,恰是那个在共享单车大战中砸钱砸的最凶,赚得盆满钵满的投资人。
其次,烧钱大战过后,运营是支撑音频社交产品长续的核心能力,这也是创业团队的短板所在。
“马斯克过来之后,氛围是不是真的很好,这才是产品的厉害之处。对于KOL讲说,平台只是一个发声工具而已,特别不重要,因为KOL无论在哪发生都会有人过来听”,Tom告诉熊出墨,“平台的产品结构如果能够承接好KOL引来的流量,把他们自然地区隔起来,让他们社交起来,这是很可贵的产品力。Clubhouse在这点上是非常强的,确实形成了一些有社交氛围的房间。”
这也正应了周亚辉的观点,“这个产品的运营难度是很高的。我特别不建议创业公司做,这个产品留存很差,所以创业团队会死的很难看的。”
并且,用户增长对应着团队挑战难度的提升,接踵而至的便是生态变差、劣币驱逐良币、监管压力等等一系列问题。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现阶段国内音频社交用户多为互联网圈内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