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后App时代的轻应用技术

对于很多用户来说,App这个事物,似乎是人与机器打交道的最天经地义的方式,仿佛“自古以来”就是如此。00后的“后浪”们,使用App可以说是“与生俱来”了。而从未接触过电脑的七八十岁老人,则可能是通过使用手机而首次接触到“带芯片的机器”,App也是他们这辈子首次接触到的软件。前些年里,很多企业的“数字化”,也言必App。

但App这个东西,也就随着智能手机的大流行出现了不过十二三年,而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高峰期显然已经过去了。App这种形态的软件,早在几年前,也已经遭遇到它的困境露出疲态。它对于使用者和开发者,都产生一定的局限。

App类技术的疲态

App的软件形态存在这些问题:

它们是用户手机里的一个又一个信息孤岛,明明在同一个设备上,却无法互相跳转连通。尤其是和开放的Web连接互通不顺畅平滑。甚至可以说,手机App之间的移动互联网,和PC时代以来浏览器中的互联网,是两个平行世界

对一个App的发现、安装和运行,过程并不流畅。发现机制,一是通过互联网搜索引擎,或者通过一些媒体内容介绍,从而找到跳转GooglePlay、AppleAppStore、HuaweiAppGallery等等的链接,然后再从这些应用商店里下载;二是直接在应用商店里搜索下载。然后安装使用。用户之间的互相推荐分享,没有什么特别便利的机制-通过邮件、短信发送链接,然后接收方重复上述过程,此过程中流失率高

应用商店的存在,对于开发者和消费者,都有点鸡肋。它隔断了用户在openWeb直接通过链接下载App的可能,它里面的内容通常也不能被互联网搜索引擎直接索引,所以用户只能自己“逛店”,到里面主动发起搜索,或者看看当前的App排行榜,去发现有兴趣的东西,但显然现在越来越少人会去干这种事情。对于开发者而言,所开发的App申请上架,审核时间不可控,被驳回的理由不透明,发版周期长。发版后,想让自己的产品在有数百万App的应用商店中脱颖而出,营销成本极高

对于任何企业来说,信息化意味着养一个团队同时支持iOS、Android以及Web。三者功能不易对齐、进度不易同步、体验完全不同

时代召唤新软件形态-轻应用

App的“重”,导致了一系列让它们“变轻”的技术手段出现,包括了AppleAppClips、GoogleInstantApps,也包括了中国市场发展起来的由手机厂商联盟推动的“快应用”,当然也包括了最成功的“小程序”。这些技术载体标准、规格各异,采用的技术开发工具、开发方式以及所运行的环境也不同,但是它们无疑都是要达成“轻快”体验的目标。

苹果AppClips

Apple的AppClips,有说是Apple版的“小程序”。Apple官方称之为「轻应用」,可以理解成是某个App的轻量级版本,它拥有该App(本体)的部分功能,可以把它看做已有App的某个功能碎片。AppClips体积相对小,压缩前包体积最大不超过10M,关键是无需经AppStore下载,因此它能保证及时性。从这个角度看确实有点像小程序。

AppClips的界面是一个卡片,用户在iPhone上看到它显示的时候,它背后的代码几乎就已经安装在了设备上了,所以响应迅速。AppClips是用户快速访问和体验一个App功能的便利方式,作为该App的一小部分,可以随需随用,而且使用时该Clips所属的App并不需要被预先安装存在于用户设备上-这也是AppClips的主要卖点:让用户快速体验App的部分功能后,再决定是否下载完整的App本身。

AppClips提供了快速展示本体App价值的机会。要让用户更轻松地获取完整App,开发者可以适时的在AppClips中显示下载选项。AppClips甚至可以保留用户提供的任何信息,并且无缝转移到完整App中。

但是,它有一些比较大的局限:

AppClips开发属于iOS原生开发,开发过程几乎和原生开发无异。所以,没有iOS开发工程师的企业或者团队,就别指望靠HTML5前端工程师去干这活了

AppClips号称无需经过AppStore下载,但不要以为它就无需提交Apple经受比较痛苦的审核过程,你并没有这个自由。它既然是App的一部分,每次升级还是得提交审核发布

AppClips既然是iOS原生的代码实现,显然它就无法在Android等其他平台上存在。所以它不是一个跨平台保障一致性体验的机制。例如你很可能需要用GoogleInstantApps的方式来重新实现一次类似功能(但用户体验无疑是很不一样的)

因为上述技术原因,更因为小程序这种形态的应用已经在国内市场取得巨大成功,AppClips估计难以得到广泛的应用。

GoogleInstantApp

其主要目的是其针对本体App,提高被用户发现的能力。例如用户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和产品网站发现和直接打开使用体验一个InstantApp,并因此被“引流”去下载安装完整的本体App。其他方面与Apple的AppClips原理上有相似性。当然,具体技术实现手段从编程语言到工具都完全不同。它也是原生应用开发的一部分。

小程序

说到小程序,大部分的读者第一反应,可能就是某些互联网社交平台、支付平台上的小程序。确实,小程序的概念深入人心并且已经被约定俗成的绑定到某些互联网公司的App上,导致大众听到这个概念时无法分清它指的是某家企业的小程序平台、还是某个机构所开发的小程序应用、还是某种类型小程序软件技术。

仅仅在小程序这个范畴下,又有多家互联网巨头的技术竞品。除了上至80老翁下至8岁小儿都熟悉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