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意识到“过滤气泡”是怎么一回事
“过滤气泡”并不是个新概念了。
EliPariser这个左翼互联网活动家就在《别让算法控制你》(TheFilterBubble)的书中提出了“过滤气泡”。
他认为互联网的确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但同时也让人生活在了一个巨大算法建立起来的泡沫中,它决定了你看什么,进而影响到你是谁,将会做什么。
更进一步的,Pariser认为人们被算法分割成更具偏见、相互分裂的群体——这会影响民主。
Facebook被指影响大选的事件爆发后,人们就找出了Pariser在年在TED的演讲。现在看来这就像一次准确的预言。
《别让算法控制你》作者EliPariserTED演讲
这则视频还附有中文文本,可以帮你快速理解“过滤泡沫”都存在于哪些地方,以及它是怎么影响人类的认知。
我们摘录了其中的一部分:
如果你把所有这些过滤器(个性化推荐工具)放在一起,还有所有这些算法,你会得到一个我所谓的‘过滤气泡’。你的“过滤泡沫”是你自己个人的独一无二的信息世界——也就是你所生活其中的网络世界。问题是你不能决定什么信息可以通过“过滤气泡”。更重要的是,实际上,你也看不到那些被删除的信息。
在广播社会里,有这些审核者,编辑,他们控制着信息流通。随后出现了互联网,它取而代之了过去所有的信息流通方式。今天实际上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的情况更像是(信息甄选的)‘火炬’从人工审核者传递给了计算机算法‘审核者’。
这些计算机算法自身并没有编辑们所具备的职业道德,所以假若让算法为我们去创建一个世界,假若它们来决定我们能看到什么、不能看到什么,那么,我们必须要确保它们不仅仅只是围绕“相关性”而已。
类似的讨论其实从上个世纪初就开始被讨论了。
李普曼(WalterLippmann)在年的《公众舆论》中也提到了类似的问题,只不过那个时候的媒介中没有互联网。
更极端一点,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里描述了一个反乌托邦式的世界:人们被大量信息淹没,消遣取乐的欲望让人们会为微不足道的事情而痴迷。
你并不能改变互联网公司用来挣钱的算法,但起码可以从这些理论里意识到,互联网公司为了获取我们的注意力,正在改变你认识世界的方式。这也是我们推荐下面几个方法的基础。
信息摄入完全依赖社交网络,这不是什么好事情
无论是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