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评测开学季,选酷睿i5还是苹果M1

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公益 http://www.csjkc.com/yyjj/m/816.html

每年开学季,新晋大学生给自己选择一套合适的笔记本平台其实是个大问题,是选择生态链闭环的MacBook,还是选择种类繁多的Wintel阵营,一个决定可能会影响未来数年的使用体验乃至学习效率。换而言之,什么样的抉择才能获得更高的性价比,是我们这次要讨论的话题。

在主流价位中,我们分别从两个阵营中挑出了两款比较有代表的笔记本,一款是售价元的戴尔灵越14Plus,另一款则是元的MacBookAirM1,配置对比如下,两者相差元。

而在日常学习与工作中,CPU其实会承担大部分的工作内容,也因为如此,两款笔记本的对比实际上是围绕两款笔记本之间进行。是的,英特尔酷睿与苹果M系列之间的谁优谁劣是经久不衰的话题,而这一次,不妨让我们从性价比的角度切入,看看两者的区别。

架构的向左与向右

M1在发布之初夸张的性能宣传让人印象深刻,事实上苹果早在年iPhone5S的A7SoC中就开始展现进军笔记本的野心。苹果团队先于ARM提前使用了64位ARMv8ISA指令集架构,比ARM还早了一年。而基于64位ARMv8ISA指令集架构的CPU在更新到第八代之后,苹果将其运用到了两款芯片上,一个就是iPhone12上的A14,另外一个就是本篇主角M1。

是的,本质上苹果M1与iPhone的A系列处理器系出一脉,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使用M系列SoC的Mac产品可以无缝开启iOS中的应用。当然,苹果对iOSAPP生态仍然掌握绝对话语权,即使Mac产品本身支持,许多iPhone或者iPad上的游戏,无法从应用商店下载。

目光转向12代酷睿。12代酷睿是英特尔新任CEO帕特·基辛格(PatrickP.Gelsinger)重返英特尔后全力推进的消费级产品,这位曾经参与、、和奔腾Pro,工程师出身的CEO,再次将12代的酷睿单核IPC,以及多核多线程性能放在首位,因此我们在12代酷睿上首次看到了P-Core(性能核)与E-Core(效能核)的混合架构。

以本篇主角之一的酷睿i5-H为例,拥有4个P-Core和8个E-Core,其中P-Core通过超线程技术获得8个逻辑处理器,因此总共16个线程,18MB缓存,Xe-LP核显。

而苹果也使用了类似的架构,包括4个P-Core和4个E-Core,16MB缓存,16核神经网络引擎,根据版本定位提供7个或者8个GPU。

事实上将M1代表的ARM与酷睿代表的x86设计区分开来的是微架构的绝对宽度。x86架构由于需要兼容长短不一的指令内容,结构复杂,在数量上难以增加,英特尔长时间只能在酷睿中使用4列指令译码器,其中包括1列复杂指令译码器和3列简单指令译码器,用于处理不同状况的问题。

ARM架构的M1没有这样的顾虑,本质上使用的是一套精简指令运算集,这使得指令集硬件单元在结构上更简单,并可以塞入8列,这使得CPU的乱序执行能力大幅增加,苹果也为之配套了对应数量的执行单元,并增加了缓存空间。

但苹果M1这样的设计是有局限的,如果想要追求单核心的高频率表现,实际的能耗比收益要比酷睿低很多,这也是为什么M1系列芯片要强调在低功耗下性能表现优于英特尔酷睿以及NVIDIA的GeForceGPU,因为功耗基准一旦提升,结果就不一样了。

现在我们基本可以理解,在多线程,需求相对简单的任务中,M1会有很好的表现,比如下一步操作可预判的视频剪辑和输出。而传统的x86处理器单核性能更强,可以处理更复杂的操作需求,比如维持《英雄联盟》中帧率长时间的高刷新率和稳定等等。但凡事都有意外,比如前面提到的12代酷睿的混合架构。

虽然都叫性能核与效能核,12代酷睿上P-Core与E-Core均使用了不同的设计,比如P-Core的SunnyCove微架构同样增加了乱序执行能力,原因是罕见的使用了6列指令译码器,而非之前提到的万年4列指令译码器,并且增加了一个错误预判机制,以抵御译码器增多所导致的缺陷。对应的,E-Core的Gracemont微架构使用了2个3列指令译码器,每个核心支持双译码器并发。最终,苹果M1能做到的乱序执行能力,12代酷睿也能做到,甚至更好。

而重点仍然是可能决定未来十年微架构定义的P-CoreGoldenCove。在一定功耗下,CPU可以让部分P-Core频率提升到5GHz甚至更高,从而实现日常扔经常需要的单核心高频率目标,也就是当功耗达到35W以上,12代酷睿表现会更为强劲,并且仍然保持在笔记本设计能接受的范围内。

不服跑个分

让我们把视线回到两款对比的笔记本上,在价格上戴尔灵越14Plus的元比MacBookAir的元差了元档位,即便如此,两者之间的对比依然看点满满。

先以CINEBENCHR23为参考两者之间的单线程与多线程表现,单线程上酷睿i5-H与M1比较相差不多,M1略胜一筹。但到了多线程,多出了一倍逻辑处理器的酷睿i5-H更胜一筹。

测试偏向于苹果M系列的Geekbench5.4.4中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在单核性能上M1略胜一筹,一旦涉及多线程表现,差距就会被酷睿i5-H拉开。

Geekbench在测试子项中分别针对单线程、多线程的加密、整数运算、浮点运算进行考量,从中涉及到文字压缩、图像修补、人脸识别、光线追踪、语音识别、机器学习等多个场景。子项目对比中可以看到单线程表现上M1会在图形计算胜出一些,一旦切换成多线程,情况就截然相反了。

在看重GPU性能的GeekbenchOpenCL项目中,得益于M1的CPU与GPU之间拥有更大的带宽,对比酷睿i5-H表现略好一些。

接下来是PC厂商在量产之前对整机性能进行基准测试的Crossmark,会从生产率、创造性、反应力三个方面做出判断,同时Crossmark也支持macOS。可以看到,灵越14Plus在Crossmark中的子项目均都好于MacBookAirM1。

WebXPRT4主要用来考验笔记本的网页综合性能,场景测试均基于HTML5、JavaScript和WebAssembly进行,最终结论是酷睿i5-H略胜一筹,主要优势在于CPU的多线程表现上,而涉及AI加速,M1CPU与GPU之间的大带宽给性能带来了不少帮助。

最后是V-RAYBenchmark5.00.20的处理器渲染测试,灵越14Plus的表现也比MacBookAirM1强得多。

实战出真知

只有理论测试是不够的,接下来我们进入实战测试环节,这里主要考虑横跨Windows和macOS两个平台的软件,主要围绕渲染、视频、影像处理进行,同样也是MacBookAirM1的宣传卖点之一。

Blender是最常用的渲染软件之一,这里我们使用Blender3.2版本,对WhiteLandsDemo进行图像渲染,记录用时。能够看到,灵越14Plus实际表现比MacBookAirM1快了将近30%。

同样,在HandBrake1.5.1视频转录中,我们对一款3分钟的4K视频进行压制,这里灵越14Plus耗时更少,效率高了35%左右。

AdobeLightroom则是我们常见的图像管理软件,这里我们对95张LeicaSL拍摄的RAW文件进行批量转换和输出,并记录耗时。同样,能看到灵越14Plus的表现仍然比MacBookAirM1快了30%。

最后在AdobePremierePro到处一组4分钟的4K视频的时候,可以看到灵越14Plus比MacBookAirM1快了7%。

虽然在基准测试上相差不多,从实际表现来看,灵越14Plus的表现要比MacBookAirM1好7%到30%,并且这也仅仅是灵越14Plus的基础款配置,如果加价到与MacBookAirM1同样的价格,将会配置独立GPU和性能更强的酷睿i7-H,两者之间的差距将会进一步拉大。

两种生态链对抗

笔记本是一个复杂系统,而我们做抉择时其实是在考虑笔记本所给予的整套解决方案,比如软硬件扩展,交互体验,便携性。MacBookAirM1做工质感非常不错,机身干净利落,转轴开合阻尼适中,单手就能轻松将屏幕开启,并迅速进入系统。同时MacBookAirM1也得益于苹果完整的生态链支持,与iPhone、AppleWatch、iPad近乎无缝流畅的交互,这一点是PC厂商所无法比拟的。

但PC联盟也没有闲着,比如灵越14Plus所通过的英特尔Evo3.0认证,已经对笔记本的性能、续航、智能、响应速度、网络连接都做了更细腻的规范。比如笔记本必须做到1秒内快速启动响应,9小时以上的续航时间,更高分辨率的MIPI摄像头,更好的屏幕效果,也同样是灵越14Plus的基本配置。

比如用两款笔记本屏幕作为对比,会发现两者之间旗鼓相当比如支持%sRGB,不过灵越14Plus使用了16:10的窄边框设计,视觉体验上会更好。

在软件生态上,由于MacBookAirM1使用ARM架构的缘故,在理论上也支持iPhone和iPad的应用。不过出于对iOS生态环境的保护,笔者在iPhone上常用的APP在macOS的应用商店几乎都找不到,比如VSCO、iOS版本的Lightroom等等。

反观灵越14Plus的Windows11则开始对Android采取了开放的态度,用户可以通过亚马逊提供的第一方应用商店安装Android应用,也可以通过第三方途径下载自行安装。当然这也得益于PC处理器虚拟化技术已经成为标配。

而接口与配件扩展上灵越14Plus也更占据优势,比如可以额外的扩容1个SoDIMM32GBDDR5-内存,最高可达40GB内存,并且固态硬盘容量最高提升到2TB。灵越14Plus接口则包含了2个USB3.2Type-A,1个雷电4,1个耳机接口,1个microSD卡插槽和1个HDMI2.0。

MacBookAirM1则相对简单很多,片上内存的设计让其获得CPU到内存之间足够大的带宽,但必须在选购时选择好内存容量和固态硬盘容量,两者都是焊死在芯片或者主板上的。在接口方面,MacBookAirM1只提供了2个雷电3接口和1个3.5mm音频接口,如果有更多的需求,需要配置额外的扩展坞完成。

写在最后:酷睿i5的越级挑战

在定位上灵越14Plus和MacBookAirM1其实不完全重合,MacBookAir更倾向于苹果生态体系内的笔记本的轻度用户,特别是iPhone、iPad、AppleWatch配齐一套,无缝交互让使用者畅通无阻,当然也意味着你必须花更多资金购买苹果的周边产品。

灵越14Plus继承了戴尔Inspiron系列主流实用的风格,在使用12代酷睿处理器的同时,一步到位用上了DDR5内存,并遵循英特尔Evo3.0严苛规范,使得体验进一步提升,在使用体验上与MacBookAir已经没有多少区别,甚至部分表现更好一些。

两者的区分还是在硬件上。虽然差价元,但灵越14Plus仍然在绝大多数对比中超过了MacBookAirM1,12代酷睿i5-H在多线程上的表现帮了大忙。

而我们也不建议使用入门级别的MacBookAirM1长时间进行图像和视频编辑工作,无风扇设计注定这是一款补完苹果主流生态的笔记本产品,如果追求多媒体性能上的表现,应该考虑MacBookPro这样的高阶产品,当然,对应的定价也已经可以买到搭配高性能GPU的12代酷睿笔记本。

凭借着酷睿i5-H在功耗、多线程表现,以及英特尔所主导的Evo认证体系,主流级的灵越14Plus无论体验和性能都已经有了越级元挑战MacBookAirM1的勇气,放在一年前是不敢想象的。而在这场关乎性价比和平台阵营选择的讨论中,我们灵越14Plus是这场对决中的获胜者。甚至,可以考虑加钱购买一款独立GPU的版本,相信在未来数年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会增色不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9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