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唐辰在思考
你的电脑需要一个管家么?
如果时间倒退20年,对绝大多数电脑用户来说,答案是肯定的。当时,各类杀毒软件、安全类软件几乎充当了上网的第二入口,为网民提供上网安全和电脑设备管理服务。随着网络安全攻防战和互联网商业模式的迭代,付费使用和专注本地防护的安全类软件就显得单薄,逐渐被免费的覆盖更多场景的电脑管家之类的产品替代。
各大安全软件厂商为争夺市场,在服务和产品功能上卷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操作系统从底层也加强了安全防护,比如受众最为广泛的Windows系统,到Windows10/11系统内置安全中心软件,冲淡了用户对电脑安全的防备意识。但实际上,我们至今没能完全摆脱病毒、木马和恶意软件的威胁。
最近还和前同事聊起一则旧事,当时就职于某手机厂商,被称为最年轻的世界强企业。某天突然收到一封奖金领取的邮件,通过所示链接跳转到指定页面填写个人信息。后来被网安部门点名批评,这是一封测试系统安全的钓鱼邮件,上当了,好在是内部测试,没有什么实际损失。按道理说,作为国内排名Top的手机品牌,在手机系统安全层面已经做到了闭环。但办公电脑的使用安全,依然是不可回避的重大命题。
除此之外,电脑日常的空间清理、应用管理、系统加速等仍然是用户刚需。在这个背景下,综合提供安全服务的电脑管家类产品,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据了解,微软也顺势推出官方的微软电脑管家(MicrosoftPCManage)。这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动向。
新软件?微软电脑管家已经推出2年有余
综合多方资料来看,微软电脑管家并不是一款“新软件”。早在年1月就上线了1.0版本,当时只是邀请小部分用户内测,进行初步的市场探索。数个月后的6月15日,基于1.0版本内测反馈及用户调研,微软电脑管家正式推出2.0公测版。这个版本已经搭出电脑管家基本面貌,界面轻巧,交互简洁,完成包括一键加速、全面体检、系统空间管理、应用管理、弹窗管理、系统功能修复等核心功能的基础建设。
随后,经过近一年的公测,微软电脑管家迎来一次全新的改版,于年5月17日上线PCM3.0BETA版,本次改版采用Windows全新的FluentUI设计,加入了工具箱、应用管理、深色模式等功能,同时对PCM2.0的核心功能进行了优化,比如弹窗管理和垃圾清理能力进一步增强等。
此外,PCM3.3正式版于年9月入驻微软应用商店,面向所有Windows用户开放使用。目前,微软电脑管家3.0版本还在持续的迭代更新,更多用户期待的新功能也将陆续上线。
在微软电脑管家1.0版本内测时,就有评测指出,微软电脑管家和Windows系统预装的安全中心软件相比,在功能、界面、交互上都更贴合国内用户的习惯,降低了一定的理解难度。这个测评有中肯的地方,也有盲人摸象的成分。
中肯一面在于其体验,按官方说法即是,微软电脑管家给用户提供纯净、原生、专业的Windows体验。这种体验在经历两个大版本的迭代后,显得更加丝滑。从这个角度看,微软电脑管家在微软体系内还是一款推出2年多的“新产品”。但对于行业来说,没有广告、界面干净、系统原生等特性,已经显得相当老道。
实际上,从微软电脑管家呈现的产品演进方向看,PCM更像一款轻量化的管家类产品。它为Windows安全中心提供入口,满足用户电脑使用安全的需要,但更多的还是通过提供一键加速、系统清理等功能,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电脑管家服务。
大模型时代,微软为何要做一款传统PC产品
据了解,PCM团队未来还将在文件修复、找回以及全面的磁盘分析能力等方面,持续优化产品功能。也就是说,微软电脑管家还在过河,目前还不是完成形态,还有可能进化成最适合当下电脑用户使用习惯的产品。其最终目的是希望完成一款真正符合“以微软之名”冠之的电脑管家产品。
即便如此,电脑管家在通常意义上还是属于“旧时代”的传统产品,还没有真正脱离传统PC互联网的范畴。进一步说,它的使用场景还局限在传统互联网上。对于已经在大模型开启人工智能新时代占据先机的微软来说,推出电脑管家这类产品有什么打算?是为了推出一款产品多收三五斗,赚点钱么?
唐辰认为,这是微软基于“安全+生态”的考量。前者是解决安全这个核心问题,后者是构建着眼于未来的商业生态这个新打算。
首先是安全。早期的操作系统几乎处于“裸奔”状态,加之盗版操作系统遍地,电脑病毒、木马、流氓软件横行。第三方安全软件、电脑管家便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快速崛起。虽然大部分典型的安全漏洞、病毒能被识别处理,还有数量众多的流氓软件,在看似无意实则有意的“疏忽”中被放过。虽然不会危害设备安全,但还是不断弹窗广告、未经允许的恶意软件捆绑推广下载和修改默认设置等方式所困扰,蓄积出灰色流量池,进而获得商业收益。
还有一些产品在占据用户上网入口后,假借安全干起“私活”,比如强行推荐或者安装自家的其他软件,形成“某某全家桶”的局面。通过拦截用户获取用户权限,大肆推送商业服务。典型如3Q大战中的“二选一”,普通用户的选择权在强势的入口拦截面前显得那么无力。某种程度上说,这些“电脑管家们”已经成为另一种形态的或者说是新的“流氓软件”了。
这类问题,后来从PC互联网延伸到移动互联网上。特别是在Android生态下,为了抢夺用户有限的屏幕空间,这些手机管家隐藏的流氓软件占用锁屏展示广告、通知栏推送营销内容、长期驻留后台耗电、肆意下载软件等。安卓智能手机的内存越做越大,但后来还是越来越卡顿。这也是iOS在使用体验上,一度吊打安卓手机的根本原因。
从这个层面看,操作系统安全威胁仍长期存在。作为微软的“亲儿子”,微软电脑管家如何从系统原生层面,帮助电脑用户解决用户电脑空间不足、弹窗广告过多等问题,才能为它在市场中找到立身之地。很多时候,亲生的也不一定能解决真问题。
除此之外,在唐辰看来,安全在新网络环境下有了更高的含义和要求。
事实上,作为一款类安全管家的产品,微软电脑管家2.0刚发布时,董事长周鸿祎就